畅销榜

订阅榜

君主论

君主论

作者:
【意】尼科洛·马基雅维里
         
¥12.99

本书论述了君主应该怎样进行统治和维持,认为军队是一切国家的主要基础,君主要拥有自己的军队,并应靠残暴和讹诈取胜。认为君王在统治之时要以实力原则,不择手段去实现自己的目的,同时要效法狐狸与狮子,有狐狸的狡猾,狮子的勇猛。前11章论述了君主国应该怎样进行统治和维持下去;12-14章阐明军队是一切国家的主要基础;后12章全面论证马基雅维利的政治理论。

格调:社会等级与生活品味

格调:社会等级与生活品味

作者:
【美】保罗·福塞尔,梁丽真,乐涛,石涛
         
¥40.80

等级是什么?为什么约翰·肯尼迪在电视上看到理查德·尼克松时一脸吃惊地冲他的朋友说:“这家伙一点没档次?”等级是刻意忽视也无法否认的现实存在,不仅体现在容貌、衣着、职业、住房、餐桌举止、休闲方式、谈吐上,也不仅仅是有多少钱或者能挣多少钱。等级是一系列细微事物的组合,很难说清楚,但正是这些细微的品质确立了你在这个世界上的位置。评判等级的标准绝非只有财富一项,风范、品味和认知水平同样重要。作者通过独特的视角、敏锐的观察、鞭辟入里的分析、机智幽默的文笔,将美国社会中的社会等级现象描绘得淋漓尽致,对三六九等人的品味作了细致入微的对比,引人发笑又富于启发性。书中对美国社会的诸多描述无不折射出当下中国的众生百态,因此本书也可作为观察中国社会的一面明镜。

人性的弱点

人性的弱点

作者:
【美】戴尔·卡耐基,尹清山,孙文侠
         
¥6.99

《人性的弱点》是现代成人教育之父,人际关系学鼻祖戴尔·卡耐基的经典著作之一。《人性的弱点》汇集了大师卡耐基的思想精华,深刻剖析了人性中的弱点。书中还列举许多名人及普通人的真实案例,讲述了他们如何领悟《人性的弱点》中的真谛,改变自己为人处世的态度,理解他人、真诚待人,提高语言沟通能力并增强自信,从而获得他人的信任甚至影响他人,最终取得成功。《人性的弱点》诞生于大萧条时代的美国,卡耐基以激动人心的文字和真实故事教导人们改变自己,相信自己,激励他们走出迷惘和困境。自出版以来,便风靡全球,成为一代又一代青年心中的成功“圣经”。

女性与权力:一份宣言

女性与权力:一份宣言

作者:
【英】玛丽·比尔德,刘漪
         
¥27.00

英国著名古典学家玛丽·比尔德以其睿智的头脑和辛辣的笔调重探性别议题,揭示有权势的女性是如何为历史所对待的。她选取了自古典世界直至今日的众多案例,探寻“厌女症”背后的文化根基,并将讨论引向公共场域中的女性声音、社会文化对女性与权力之关系的预设,以及少数“成功”女性拒绝将自己嵌入男性模板中的努力。比尔德本身也曾经历过针对女性的歧视和网络上的性别攻击,在对这些个人经验的反思中,她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在人们的认知中,女性在已经被男性化编码的权力架构里根本就没有一席之地,那么难道不是权力本身需要被重新定义吗?

恶俗:或现代文明的种种愚蠢

恶俗:或现代文明的种种愚蠢

作者:
【美】保罗·福塞尔,何纵
         
¥36.00

广告恶俗?追随名流恶俗?带手机参加聚会也恶俗?到底什么是恶俗?恶俗与糟糕有何区别?跟愚蠢又有什么关系?如本书所说,恶俗就是弄虚作假、装腔作势却恬不知耻;是餐馆、酒店、电影、电视、大学等各个领域充斥着的虚伪、俗艳和无知;是以丑为美、以假为真、以浅薄为深刻、以愚昧为智慧。本书延续了《格调》的毒舌写法,通过无情的揭露和入骨的批判,展现出现代文明社会种种光怪陆离的现象,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商业欺诈时代最大的特点——恶俗,并剖析了恶俗的本质、根源和未来,尖锐刺耳又不失幽默有趣。虽然极尽嘲讽之能事,作者之意却不在于讽刺挖苦,而是希望借此唤醒大众、反省大众文化,本书因此称得上是一部警世诤言。

思想修养与大学生成才

思想修养与大学生成才

作者:
宁波诺丁汉大学·中国文化课教研室,龚晔,华长慧
         
免费

华长慧主编的《思想修养与大学生成才》是希望通过对中国历史、中国法律、中国国情、思想修养等领域的讨论,培养祖国情怀、批判精神、辩证思维、全球视野、学识素养、人格养成。

为什么?社会生活中的理由

为什么?社会生活中的理由

作者:
【美】查尔斯·蒂利,李钧鹏
         
¥37.20

这是一本关于我们所给定的理由以及这些理由如何给定的书。它考察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给出的理由如何取决于社会关系,并反过来构建社会关系。本书以简易平实的风格探讨了人们如何通过不同的理由来确认、建立、协商、修复或终止与他人的关系。蒂利将人们所给出的理由分为四类:惯例、故事、准则和技术性说明。人们会根据谈话对象和场合的不同给出不同类型的理由,有时还会在不同类型的理由之间进行转换。例如,一个医生可能使用生物化学的专业语言来理解病症,但在不懂生物化学的病人面前,他会诉诸惯例和故事。全书随处可见关于(包括作者本人的)日常生活体验的精彩轶事。本书告诉我们,故事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你不可不知的60个心理定律

你不可不知的60个心理定律

作者:
庄晞简
         
¥9.99

《你不可不知的60个心理定律》主要内容:无论你是学生还是老师,是商人还是官员,这里总会有你用得着的、科学的东西。其中个案也许就是你即将碰到或已经碰到了的工作、生活情景。让我们抛弃所有晦涩难懂的术语,将心理学放之于活生生的生活场景当中,放在你我的身边,让它真真正正地为我们解决问题。我们要怎样隐藏自己的秘密?我们该怎样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让我们解读成功人士背后的故事,了解这些心理定律在古今中外发挥的作用,从而为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情况做好提前准备。

治大国:古代中国的正义两难

治大国:古代中国的正义两难

作者:
熊逸
         
¥28.99

这本书主要探讨的是古人所面临的伦理上的两难困境,其中不乏一些相当有趣的问题。诸如亲情与国法孰先孰后;法律条文是否应该向全社会公开;敌人阵营里的起义者是否应该受到我们的热情接纳;一切的侵略战争是否都是非正义的;在利益足够大的时候,见利忘义是否才是唯一合乎道德的选择……全书以学贯中西古今的现代视角反观古代中国社会,叙述旁征博引却流畅自然,直抵观念核心而不晦涩难懂。即便是最普通的读者也能看懂全书,在妙趣横生的文字中寻踪索迹,从中洞悉真知灼见,体会到智慧与思辨的趣味。

人类学讲义稿

人类学讲义稿

作者:
王铭铭
         
¥66.00

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系统地分析了西方人类学的类别和发展路径;中篇集王铭铭教授多年研究体会,指出西方人类学存在的局限,并探究解决这些局限的出路之所在;下篇约占全书三分之二的篇幅,讲述中国人类学的发展路径,细述了中国人类学在先辈们的努力下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同时,又看到了中国人类学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终,为中国人类学指出了一条自身特色与世界抱负相结合的道路。本书堪称专为国内学习人类学的学生量身打造的本土教材。

傅雷译文经典(全32册)

傅雷译文经典(全32册)

作者:
【法】巴尔扎克,傅雷
         
¥1.99

本合集收录傅雷翻译的外国经典名著。

新时代治国理政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新时代治国理政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作者:
汪青松
         
¥34.90

《新时代治国理政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选编了笔者发表的关于“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推”“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回答”等文章。有些看法与观点曾引起学界的关注。如2018年发表于《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第1期的《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一文提出,从认识的过程性部分质变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六次阶段性飞跃;从认识的发展性部分质变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三次层级性飞跃;而从认识的总体性根本质变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次历史性飞跃的新境界。这些判断所揭示的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种形态新飞跃的历史地位。

社会生存必知的金科玉律

社会生存必知的金科玉律

作者:
于薇
         
¥9.99

真正有价值的宝贵知识,是那些历经时间的洗礼,沉淀为旦古不变的黄金定律。《社会生存必知的金科玉律》精选的50条金科玉律,浓缩了人类智慧的精华,内容涵盖个人成长与发展的方方面面。通过它们,可以领悟职场的玄机奥妙,可以参透生活背后的真相,可以洞悉大千世界的人生百态,从而在社会生存中无往不利。

20世纪西方人类学主要著作指南

20世纪西方人类学主要著作指南

作者:
王铭铭
         
¥52.80

20世纪人类学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完成了从古典向现代的蜕变。60年代以来,其面目的多元化进一步加深,近年来虽有不少出色的研究,却没有了之前作为学派的中坚力量,导致学术理路芜杂不精,更使学习者感到困惑。本书便是以改变人类学现状这一使命为编辑宏旨,对20世纪的著作遗产加以整理,意在梳理学术脉络,为读者提供科学的人类学入门阅读指南,使读者准确把握人类学思潮的流变。作为一部导读性的编著之作,本书勾勒出了20世纪西方人类学“故事”的主线。

别把恶俗当格调(套装共2册)

别把恶俗当格调(套装共2册)

作者:
【美】保罗·福塞尔,梁丽真,乐涛,石涛,何纵
         
¥76.80

《格调:社会等级与生活品味》:等级是什么?为什么约翰·肯尼迪在电视上看到理查德·尼克松时一脸吃惊地冲他的朋友说:“这家伙一点没档次?”等级是刻意忽视也无法否认的现实存在,不仅体现在容貌、衣着、职业、住房、餐桌举止、休闲方式、谈吐上,也不仅仅是有多少钱或者能挣多少钱。等级是一系列细微事物的组合,很难说清楚,但正是这些细微的品质确立了你在这个世界上的位置。评判等级的标准绝非只有财富一项,风范、品味和认知水平同样重要。作者通过独特的视角、敏锐的观察、鞭辟入里的分析、机智幽默的文笔,将美国社会中的社会等级现象描绘得淋漓尽致,对三六九等人的品味作了细致入微的对比,引人发笑又富于启发性。书中对美国社会的诸多描述无不折射出当下中国的众生百态,因此本书也可作为观察中国社会的一面明镜。《恶俗:或现代文明的种种愚蠢》:广告恶俗?追随名流恶俗?带手机参加聚会也恶俗?到底什么是恶俗?恶俗与糟糕有何区别?跟愚蠢又有什么关系?如本书所说,恶俗就是弄虚作假、装腔作势却恬不知耻;是餐馆、酒店、电影、电视、大学等各个领域充斥着的虚伪、俗艳和无知;是以丑为美、以假为真、以浅薄为深刻、以愚昧为智慧。本书延续了《格调》的毒舌写法,通过无情的揭露和入骨的批判,展现出现代文明社会种种光怪陆离的现象,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商业欺诈时代最大的特点——恶俗,并剖析了恶俗的本质、根源和未来,尖锐刺耳又不失幽默有趣。虽然极尽嘲讽之能事,作者之意却不在于讽刺挖苦,而是希望借此唤醒大众、反省大众文化,本书因此称得上是一部警世诤言。

女人的战争

女人的战争

作者:
哈佛商业评论
         
¥1.99

哈佛商学院是世界上第一所接收女性就读MBA的商学院,历来重视对职场与商界女性状况的研究。本学院标志性刊物《哈佛商业评论》(HBR)一直在职场女性的研究领域引领话题方向,半个世纪来曾发表数篇引起广泛反响与讨论的文章,载入史册成为经典文献。比如,女性在职场遭遇的“玻璃天花板”(glass ceiling)一词就是由HBR发明。至今,职场女性仍是我们的研究重点之一。但这一话题在中国的研究深度与关注度相对滞后与薄弱。

吾老之域:老年人微信生活与家庭微信反哺

吾老之域:老年人微信生活与家庭微信反哺

作者:
腾讯研究院S-Tech工作室
         
¥6.99

深圳大学周裕琼教授团队与腾讯研究院开展了一项针对老年人与新科技的研究,一方面通过问卷调查,描摹老年人的微信使用现状,一方面通过行动研究,在家庭场景中探索改善老年人微信使用的行动方案。研究由双方共同发起,周教授是本研究的总设计师,带领团队进行了实地研究和深入的资料分析;腾讯研究院S-Tech团队在此基础上撰写了本研究报告,期望能够对此问题提供解答和启示。本报告的上、下篇将分别呈现问卷调查与行动研究的成果。与先前大多调查不同,此次问卷调查的单位是家庭,样本按年龄可分为老年人、中年人、青年人,他们又分别在家庭中扮演着祖辈、父辈和子辈的角色。这使得我们在考察老年人微信使用的同时,能够进一步分析家庭成员间的互动、尤其是微信反哺这一行为。问卷调查对象涵盖全国956个家庭共3051个样本,这一部分将在上篇中呈现。由于家庭代际微信反哺是改善老年人微信使用的一种途径,我们借助行动研究方法,想要探索促成这类反哺的行动方案。研究者设计了面向家庭多代的“微信反哺工作坊”,包含一系列课程与练习、奖励与约束机制等;而后招募到4个三代同堂的志愿者家庭,加入为期2个月工作坊,在实践中观察反哺发生的全过程。经过后期分析,对于微信反哺的适用性、难点和解决办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这一部分将在下篇中呈现。

世界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世界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作者:
汪青松
         
¥39.90

《世界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选编了笔者发表的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世界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民族性”的文章。有些看法与观点曾引起学界的关注。2011年发表于《马克思主义研究》第5期的《马克思社会发展三维模式的重新审视》一文提出,西方社会发展的“替代模式”和东方社会发展的“跳跃模式”由于不具备条件都未能实现,唯有东-西方社会发展的“跨越模式”在主客观条件成熟的背景下得以成功实践。既然是“跨越模式”,就难免具有风险和挑战,需要不断进行艰辛探索。

食记:吃货共和国纪传体通史(Ⅰ)·十五言江隐龙文集(果壳·十五言系列)

食记:吃货共和国纪传体通史(Ⅰ)·十五言江隐龙文集(果壳·十五言系列)

作者:
江隐龙,十五言
         
¥2.99

《史记》的历史观恢弘大气,而《食记》关注的则是传统食物中的文明年轮,或是年轻的流行中的文明演进。美食有着与人类文明一样强大的生命力,史书有时会骗人,但美食不会。

互联网没有记忆

互联网没有记忆

作者:
【美】艾比·史密斯·拉姆齐,史兵
         
¥22.80

写在泥板、石碑、莎草纸、手抄本上的记忆可以保存数千年。写在网络上的记忆平均存在的时长只有100天。网络平台一旦关闭,我们的回忆、爱好、生活感悟、学习资料都会消失。一代代人积累的记忆成为人类区别于其他物种的进化优势:知识和文化。如今我们却面临一个悖论:数据不断膨胀,也在不断丢失;信息触手可及,我们却记不住任何知识。在本书中,作者探索了从史前时代至今人类是如何记忆的,提醒我们数据存储不是记忆,引导我们思考:在互联网时代的数据洪流中,有限的注意力应该用来记住哪些记忆?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处理膨胀的信息?消失的记录会对未来产生怎样的影响?以及谁来决定哪些信息可以传播和流传至后世。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1997-2017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3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908260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粤B2-20090191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

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