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读诺奖经典》是国内一套专为青少年定制的诺奖读物,精选百位诺贝尔获奖作家名篇巨作,数十位特级教师推荐选编,让孩子在阅读中感悟成长,积聚面对未来的力量。国内诺奖作品基本是成人读物,很少有少年版,本套书《少年读诺奖经典》就是针对青少年而定制的读本。考虑到孩子的接受能力、阅读习惯和趣味,以及中西文化差异,本套书有针对性地精选了几十位作家的作品,兼顾经典和趣味性,为孩子构建一座浩瀚的文学殿堂。本套书分为《伟大的小说》《伟大的诗歌》《伟大的散文》,其中有多篇是教育部指定中小学生课外必读书目,符合中小学生的阅读审美和阅读需求。
《人间词话》是著名国学大师王国维所著的一部文学批评著作,作于1908~1909年,是王国维接受西洋美学思想的洗礼后,以崭新的眼光对中国旧文学的评论。发表于《国粹学报》,是中国近代盛名的一部词话著作。《人间词话全集鉴赏》是中国古典文学批评里程碑式的作品。作为中国发展史上堪称是一部划时代的作品,全书观点新颖、立论精辟、自成体系,集中体现了著名学者王国维的文学、美学思想。每篇文字都妙语连珠,见解独到,不仅有对诗词作品的点评,而且对历代词人的人生境遇和得失都有所评价,可谓难得的国学经典、美学巨著。作者王国维更是被誉为“中国近三百年来学术的结束人,最近八十年来学术的开创者”。
本书精心汇集了纳兰性德《纳兰词》的古本手稿,结合原文、词译、评论赏析、注释解疑,辅以情真意切的美画,以图释文,唯美唯真,为广大读者倾力奉上一代才子笔下中国古典诗词的绝美与情韵。
《血字》收录了殷夫多篇革命诗作。殷夫早期诗作大多歌咏爱情和故土,既有对于黑暗现实的谴责也有对于光明未来的向往,创作开始成熟后,开始以粗犷的音色和高昂的节奏,从正面讴歌了工人阶级的斗争事业,倾诉着自己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和与旧世界彻底决裂的信念;境界开阔,气概雄浑,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和强烈的时代感。是继郭沫若、蒋光慈之后,现代文学史上又一位重要的革命诗人。鲁迅对他的诗作评价很高:“一切所谓圆熟简练,静穆幽远之作,都无须来作比方,因为这诗属于别一世界。”
《六月流火》是蒲风的经典代表诗作,是一首长篇叙事诗。这首长诗一共24章,1800行。长诗热烈而豪迈地讴歌了“地心火”的力量,反映了中国南方一隅的农民在党的领导下掀起了暴动的“怒潮”,勇敢地发出了“旧的世界行将粉碎”的呼号,无畏地昭示了“火将烧出了新生命的辉煌”的前景。除了《六月流火》,本书还收录了蒲风《茫茫夜》《武装田地山河》《抗战三部曲》《鲁西北个太阳》等经典诗作。
《草叶集》首版于1855年,作者生前多次重加编排增添内容,直到第九版,也称临终版,从最初的十二首诗到最后的四百余首。全书共分十二辑,外加三个补编。诗集得名于书中的诗句“哪里有土,哪里有水,哪里就长着草。”诗集出版后,极具创新的自由体诗歌形式和广阔的题材,开创了美国诗歌的新时代,并影响了世界各地的诗人,比如智利的聂鲁达,葡萄牙的佩索阿,土耳其的希克梅特,英国的戴·赫·劳伦斯等等,是世界文学的瑰宝。
诗集《天山牧歌》作为新中国描写少数民族地区劳动人民的赞歌,不仅在边疆风景、民风民俗、诗歌语言等方面优美清扬,在主题方面也独领风骚。《天山牧歌》选辑了诗人从1951年至1955年的主要诗作。有四个组诗,九首牧歌和一首叙事诗。最出名的是《吐鲁番情歌》和《果子沟山谣》两组爱情诗。反映了新疆哈萨克、维吾尔、蒙古等民族解放后的生活新貌,表现了兄弟民族青年男女对祖国的忠诚、投入创造新生活的热望、纯洁坚贞与劳动紧密结合的爱情。诗作柔和、轻快,大都以对生活画面的描述来抒发热烈的情感,是一部当代文学史上少有的反映兄弟民族现实生活的优秀诗作。
本书所选篇目来自徐志摩生前自编的两本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共收录诗歌84首。前期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中的作品,除少数留露出一些消极、虚幻的情思,大多具有比较积极的思想意义。提倡个性解放,争取民主自由,赞扬人道主义,贯穿着爱祖国、反封建、讲人道的思想,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五四”的时代精神;格调相当明朗,也比较健康。
《唐诗三百首》,书名盖取“诗三百”之义,共选唐诗三百一十篇,诸体俱备。该书选诗较精,涵盖面广,很有眼光,所选多为唐诗中脍炙人口的名篇,包括了唐诗各个时期各个流派的代表作。《唐诗三百首》也成为最普及、知名度最高的唐诗选本。在综合前人与今人注本各种长处的基础上,浙江大学文学院胡可先教授对三百余篇唐诗进行了详细注释和精到的点评,注重知识性与鉴赏性的完美统一,使得全书更贴合学生学习之用。
《白银时代诗歌金库》是由俄语文学专家、普希金纪念奖章得主郑体武教授花费数年心血精心编选、翻译的极具权威性的金库版白银时代诗歌译本,是可以文化出品的双头鹰经典系列的第二辑。其中,“男诗人卷”收录了白银时代最负盛名的十六位男诗人230余篇诗歌代表作。这些诗人,既有中国读者熟知的勃留索夫、曼德尔施塔姆、勃洛克、马雅可夫斯基等巨匠,也有中国读者不太了解、甚至完全陌生的,但国际影响不容忽视的米哈伊尔•库兹明、维利米尔·赫列勃尼科夫、伊戈尔•谢维里亚宁等名家。《白银时代诗歌金库·女诗人卷》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诗坛上一代优秀女诗人的诗歌合集,由俄语文学专家、普希金纪念奖章得主郑体武先生编选、翻译,收录了9位女诗人的200余篇诗歌代表作,全书译自俄语原版诗歌作品,极富韵味。
本书为知名唐宋文学研究名家,词学大家蔡义江的唐宋词鉴赏代表作品。本书以唐五代两宋的知名词人温庭筠、韦庄、冯延巳、李璟、李煜、晏殊、欧阳修、柳永、苏轼、秦观、周邦彦、辛弃疾、姜夔、吴文英、王沂孙等55家为代表,以157节短小精悍的鉴赏课形式,对名家的157首唐宋词名作进行全面的注释翻译和鉴赏讲解,通过对词作细腻的品味和分析,精准再现唐宋时代的词人的对生活艺术的趣味和其内心的世界,带领读者体味斯文时代的人文之美。本书作者蔡义江以其成名之作《宋词三百首全解》为基础,精选其中宋词123首的赏析内容,与对34首唐五代词的全新创作的品鉴内容相融合,并以一词一课的鉴赏课程的形式,带领读者轻松体悟唐宋文人的生活之美。
《唐诗宋词常识》精选胡云翼先生的《唐诗研究》和《宋词研究》部分内容,将两本书的经典部分收录在一起。卷上为唐诗,主要内容包括古今对唐诗的误解,唐诗的意义与特质,研究唐诗的基本观念,唐诗起源及其各个时期的不同风貌、唐代诗人小传等。卷下为宋词,主要内容包括宋词的起源与兴衰,宋词的先驱人物,宋词发展的因缘、概观、利弊以及宋词的派别与分类。本书阐释了唐诗和宋词的意义与特质,囊括了唐诗和宋词研究的方方面面,是欣赏和研究唐诗宋词的必备读本。
在《腹有诗书气自华:唐五代两宋词简史》中,作者从汉唐的乐府词开始,研究词学的发展。以中晚唐词、五代词、敦煌卷子中所见词和变文、北宋词、南宋词为脉络,梳理了词作为文学形式的产生、发展、极盛乃至最终形成固定体例的过程。每讲一个时代,作者都会引用大量词作,以形象细致的语言阐明各时期词风的不同,以及词在当时取得了怎样的新发展,又有何发展机缘,为读者呈现了中国古典诗词简史。
《绝句三百首》是“名著阅读力养成丛书”之一,是面向初中学生阅读的绝句诗篇。本书精选了唐、宋、元、明、清诸代的绝句诗三百余首。所选绝句,题材广泛、风格多样,纵观全书,选编者把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绝句作为优先选录的标准,故所选作品多为脍炙人口的名家名篇。本书以“绝句”切入,双线推进:纵向可以窥见绝句这种文体的发展变化;横向可以看到每个朝代的绝句特色以及不同诗人的绝句特点。
“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培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是我国小学语文学科总体目标的一项内容。《小学生古诗文130篇》是一个贴近小学语文学习要求,又有所拓展,帮助学生提升古诗文学习能力的读本,汇编了小学一至六年级语文学习中所要求掌握的全部古诗词及文言文,共130篇。主要包括五个栏目:“查阅字典”“领悟诗(词、文)意”“了解作者”“交流感悟”“拓展视野”,既为小读者提供了学习内容,也提示了学习古诗文的一般规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文,同时培养自学能力,提升传统文化的素养。对于不同年级段的学生,在不同时期阅读本书,有不同的要求,也会有不同的收获。
《玻璃与少年》是北大才子马克吐舟的诗歌自选集。十年前,许汉秋在燕园里浅声吟唱,惊起了北大人在音乐上的诗歌柔情。而拥有中国Bob Dylan情怀与文学功力的北大中文系学霸、前五四诗社社长马克吐舟,如今也能深情演绎他满含诗性的音乐灵魂。诗歌与音乐的无缝衔接在马克吐舟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音乐不再是清华工科男的天下,具有文学情怀的北大文科男更能唱出别致的诗情画意。歌词所构造的理想世界往往被现在很多音乐所丢弃了,更多人选择了盲目追逐旋律的新与美。而马克吐舟的歌则无疑是人们重新审视歌曲整体体验的一个很好的开端。
本书是清代崇明人施涵著作。施涵著作现存稿本《卖痴诗文稿》一册,含诗词一卷,杂文二卷,由弟子黄旭编辑,曾孙施志高校刊,曹炳麟原藏。兹据原稿复印本加以复制、点校、整理,命名《施涵诗文集》,并增加附录内容,列为崇明历代文献丛书第七辑,以抢救传承珍贵的地方文献。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上海一直是中国诗歌的重镇,有其自身的品格、特点与坚守。改革开放四十年,上海的诗歌又取得了重要成就,涌现出了一批重要诗人和优秀诗作,出现了一些值得探讨的诗歌现象和流派主张,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论述、研究和总结,以利于上海诗歌更好地走向未来。本书便想做这样的一种努力和尝试。书中把改革开放以来的上海诗歌分为三个阶段:一、改革开放之初(1978-1989);二、困顿与涣散(1990-2000);新世纪的曙光(2001-2018)。为了较全面地反映出上海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诗歌发展状况,书中对上海的旧体诗词创作、散文诗创作、网络诗歌,乃至一些重要的诗歌批评家及其诗歌批评家队伍的形成,也都分别列有专节论述,从而更完整地体现出上海改革开放四十年来诗歌发展的整体面貌。
《草叶集》是十九世纪美国作家惠特曼的浪漫主义诗集,它奠定了美国诗歌的基础,并对美国及其他国家的诗歌艺术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草叶集》记录了诗人一生的思想和探索历程,也反映出时代和国家的面貌。诗集取自其中这样一句诗:“这便是在有土有水的地方所长出来的青草。”草叶是最普通、最有生命力的东西,象征着当时正在蓬勃发展的美国。诗集通过“自我”感受和“自我”形象,热情歌颂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