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风月谈》是鲁迅的一部杂文集。收录了鲁迅在1933年所写的杂文六十四篇。包括《夜颂》,《“吃白相饭”》,《晨凉漫记》,《秋夜纪游》,《四库全书珍本》,《男人的进化》,《电影的教训》,《关于翻译(上)》,《喝茶》,《外国也有》等。
《你是人间四月天》是林徽因的一本小说、戏剧、书信集。她的小说和戏剧以悲天悯人的情怀描绘人间百态,文字细腻,情感真挚。她致亲人、友人的书信充满知性和妙语,同时真实地呈现了一个至情至性的林徽因。
众所周知,村上春树是个十足的音乐迷。从爵士到摇滚,从古典到流行,没有他不熟悉的领域。音乐和文字的相遇,使他笔下的故事有了更丰富的内含,使故事的主人公有了更饱满的情感。本书梳理了村上作品中音乐,以及音乐背后的趣闻轶事,探讨了这些音乐在村上文学中的角色和作用,使读者看到一个用文字和音乐交织出的、异彩纷呈的村上新世界。
自在从容,方寸之间显气度,人生一世,世俗一生,鲜见的起伏激荡、刻骨爱恨发生在少数人身上和多数的电影电视剧作中,大部分人要过的可能是日复一日的重复生活,年复一年的辛劳奔波。苦乐人世中,要说苦是生存的必备调味剂,那么乐也是不可或缺的佐料。苦往往来的令人猝不及防和无可奈何,是无法避免和选择的乐,有时候是可以选择的,快乐更加是一种心态。
经历了时间洗刷的大师 ,并不全是大部头,也有小篇章,本书汇聚的,都是大师作品,篇幅不大,但很有营养。独步旅行,适合孤独的时候阅读,是轻松的,也是愉悦的去向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都不如独步走进自己的心灵。本书汇集最适合读出声音的经典文章,思悟人生,文字隽美。不用去朗读亭,自己在家,就能重拾朗读的爱好,通过朗读感受文字的力量,表达内心的情感。有思有悟,大脑放松,心情愉快。
《徒然草》书名依日文原意为“无聊赖”,也可译为“排忧遣闷录”,写于日本南北朝时期。全书共243段,既有处事警语、经验感悟,又不乏奇闻逸事、四时风物。以其淡泊文字间所透露出的遁世真理而闻名于世,成为日本古典文学史上一颗璀璨明珠,是日本文学的入门经典,对包括周作人在内的后世作家产生了深远影响。
人既高贵又渺小,人因思想而高贵,高贵到知道自己渺小和高贵。人是自然界中脆弱的东西,所以他是一根芦苇,但他因为会思考,可以囊括宇宙,可以通向无穷,这就是人在宇宙中的全部尊严。人是一根会思考的芦苇。神造天地,而天地不知,唯有人有知。人因会思考而高于万物,统率万物,高贵得如同世间的王。即使死亡也无法剥夺他的尊严,因为他知道自己将要死亡,而宇宙对此浑然不知。即使他被毁灭了,也是一个被罢黜的国王赴死,因为没有什么东西能剥夺他的尊严和血统,那就是他的思想。
本书是茅盾文学奖得主梁晓声深度思考生命厚度与广度的散文作品,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既包含了作者对人生经历的回溯与感怀,又从时代、历史等多个角度出发,对多层面文化问题的批判与思考以及关于时代变迁发展的种种遐想。作为老一辈知识分子,他用同理心和同情心发出了对人性本质、人生坐标及成长的思考,我们从这本散文中得以窥见一个真实的梁晓声。
本书是一本社科类图书。好思路、好方法、好经验,是一个人从平凡到卓越需要具备的条件。本书全面阐释了拥有好思路、获得好方法、赢得好经验的方法和技巧,通过列举大量的实例,加以精到的分析,教读者像成功者一样思考、行动,让读者在面对繁杂的事物和困难时应对自如,快速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轻松踏上成功之路,赢得属于自己的美满人生。
《老舍散文》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大师老舍的经典散文集,收入《我的母亲》《宗月大师》《猫》《北京的春节》《趵突泉的欣赏》(《趵突泉》)《我的理想家庭》等数十篇传世散文经典。这些作品或描写各地风物,细致入微,极有意境;或叙写日常生活,养花养猫,充满情趣;或撰写幽默小品,诙谐风趣,京味满满;或怀念故人,情真意切,真挚感人。充分显示了老舍先生的文学功底及丰富的人生阅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创作风格。老舍是中国的文学大师,是杰出的语言大师,是京味文学的开山鼻祖。语言雅俗共赏、干净鲜活、平易精致、幽默机智,富有北京地方色彩。
散文大家刘白羽一生写出了大量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独特艺术风格的优秀作品,本书是其最具代表性的散文合集,共分四辑(关山千重,风景里有家、人生无非,欢声和泪盈、驰骋想象,向着光亮那方、远方,与异文明相恋)。包含《巍巍太行山》《长江三日》《昆仑山的太阳》《白蝴蝶之恋》等作者不同创作时期的经典代表作。这些散文无论是写景,还是叙事,均充满强烈的激情和鲜明的时代色彩;在对人生、社会的思考方面,也表现出深切、独特的个人风格。刘白羽是现当代文学的杰出代表,具有高度的审美,对散文情有独衷,他文笔优美,立意独到,写出了散文之大美,既有时代性又有艺术性。
《华盖集续编》继续着与封建主义和洋奴买办文化思想的斗争,锋芒所指,已从广泛的社会批评转到激烈的政治斗争。“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华盖集续编》语言凝炼,见解精辟,讽刺深刻。
《若你安好,便是晴天》是林徽因的一本小说、戏剧、书信集。她的小说和戏剧以悲天悯人的情怀描绘人间百态,文字细腻,情感真挚。她致亲人、友人的书信充满知性和妙语,同时真实地呈现了一个至情至性的林徽因。
《阿长与山海经》从鲁迅作品中精选了适合青少年读者阅读的篇目,题材上偏向于作者年少的成长故事,对亲人、朋友的回忆、对生活经历的记录等,主要包括《阿长与<山海经>》《五猖会》《鸭的喜剧》《我的 个师父》《琐记》《一件小事》《社戏》等。
《三闲集》收集鲁迅1927年至1929年所作杂文三十四篇。1928年,创造社、太阳社和鲁迅之间有过一次以革命文学问题为中心的论争,成仿吾说鲁迅先生“坐在华盖之下正在抄他的小说旧闻”,是一种“以趣味为中心的文艺”,“这种以趣味为中心的生活基调,它所暗示着的是一种在小天地中自己骗自己的自足,它所矜持着的是闲暇,闲暇,第三个闲暇。”所以先生在1932年出版该集时,“编成而名之曰《三闲集》,尚以射仿吾也。”集子中出现“闲”字,是因为成仿吾批评鲁迅“有闲”,并且“有闲”有三种缘由,“它所矜持着的是闲暇,闲暇,第三个闲暇”。
本书是作者1933年以前出版的杂文集中未曾编入的诗文的合集,1935年5月由上海群众图书公司出版,作者生前只印行一版次。这次只抽去已编入《三闲集》的《[近代世界短篇小说集]小引》和译文《petofi sandor的诗》两篇。《咬嚼之余》、《咬嚼未始“乏味”》、《“田园思想”》三篇的“备考”,系本书出版后由作者亲自抄出,原拟印入《集外集拾遗》的,现都移置本集各有关正文之后;《通讯(复霉江)》的来信则系这次抄补的;《[奔流]编校后记》初版时遗漏最后一则,现亦补入;所收旧体诗按写作时间的先后,在顺序上作了调整。
日本著名作家德富芦花隐居山村,记录了自己“自耕自食,晴耕雨读”的美好自然生活。全书分为“春、夏、秋、冬”四个部分,作者以优美的文笔,细腻地描绘出日本当地一年四季的自然风光——绚烂多彩的富士黎明,广袤无垠的相模滩落霞,奇诡多变的香山飞云,缥缈迷茫的花月秋夕……这些自然景象,一经作者妙笔点染,无不意趣盎然,令人神往。
《荷塘月色》收录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的多篇经典散文。其中涵盖朱自清先生写景、叙事、抒情散文的典范之作,堪称“白话美文的模范”,对散文写作是不可多得的范本。例如名篇《荷塘月色》,以其秀丽、隽永、细腻的笔法,描写出光影交映、浓淡相宜、疏密相间的荷塘月景,抒发作者对黑暗现实的强烈不满和对宁静优美的大自然发自内心的热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者寄情于景,表达了内心对时局的复杂心情。通过本书,读者还可以走进朱自清先生的情感世界,体会这位“民主战士”执著的革命精神,以及他的人生境遇和感悟。
本书是知名作家刘心武先生的散文集,刘心武亲自编选、修订。刘心武的作品以关注现实为特征,体现时代的脉动,意蕴深厚,充满人情美、人性美。本书收录他在散文随笔方面的各类代表性作品,并纳入最多文字;包括自然情趣类《野薄荷》《长吻蜂》,亲情类《归来时,已万家灯火矣》《父亲脊背上的痱子》,生活哲学类《一切都还来得及》《调剂你的生活色》,怀旧类《冰心·母亲·红豆》《王小波,晚上能来喝酒吗?》等篇章,全面展示了刘心武半个多世纪以来在散文创作方面的艺术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