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溪笔谈》内容丰富,是沈括毕生研究科学的结晶,对当时的诗文掌故、街谈巷议、异说奇闻,无不兼收并蓄在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方面都有大量篇幅分门别类地进行论述,涉及到天文、气象、历法、数学、地质、地理、物理、生物、化学、医药、文学、史学、音乐、艺术等各个方面,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有“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之誉。
汉赋是在汉朝涌现出的一种有韵的散文,它的特点是散韵结合,专事 铺叙。从赋的形式上看,在于“ 铺采摛文”;从赋的内容上说,侧重“体物写志”。汉赋的内容可分为5类:一是渲染宫殿城市;二是描写帝王游猎;三是叙述旅行经历;四是抒发不遇之情;五是杂谈禽兽草木。而以前二者为汉赋之代表。赋是汉代最流行的文体。在 两汉400年间,一般文人多致力于这种文体的写作,因而盛极一时,后世往往把它看成是汉代文学的代表。
《水经》是我国第一部记述全国范围内河川水系的专著。关于作者与成书年代,长时间来说法不一,争议颇多。《水经》基本反映的多是东汉时的情况,也有少许西汉和三国初的情况。尽管有些是谬记笔误,但基本还是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有些与郦道元《水经注》中记载的水道不同,通过比较可以研究东汉、三国和南北朝时期的水道变迁,对照《史记·河渠书》《汉书·沟洫志》,还可研究西汉至三国初的一些河流水道的历史变迁。早在东汉时,就产生了内容如此全面博赅的河川水系著作,足以让人称“奇”。
《史通》,我国古代第一部史学理论专著。作者刘知几(公元661年—721年),字子玄,徐州彭城人,唐代史学评论家。自幼喜好史学,博览群书,二十岁得中进士,步入官场。他初以著作佐郎兼修国史,再以风阁舍人监修国史,复以秘书少监领史事,“三为史臣,再入东观”,毕生大部分精力都倾注在史学中。生平著作甚多,几乎都与史学有关。《史通》成书于唐景龙四年(710年),是他的代表之作,也是他唯一传于后世的著作。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
屈原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改革家及百姓心目中不可磨灭的“神”。本书以史诗般的沉雄气势,浓墨重彩,艺术地再现了“中国文化最为灿烂的时代”和“这个时代中独具异彩的一等明星”屈原。
李白是我国唐代的伟大诗人。“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他的作品,在继承和发展我国古典诗歌优秀艺术传统的基础上,形成了语言豪放,想象丰富,清新隽逸的风格,曾被誉为“诗仙”。千百年来,李白诗歌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喜爱。
柳宗元一生留下600多篇诗文作品,其诗多抒写抑郁悲愤、思乡怀友之情,幽峭峻郁,自成一路。最为世人称道者,是那些情深意远、疏淡峻洁的山水闲适之作。文的成就大于诗。其骈文有近百篇,不脱唐骈文习气,但也有像《南霁云睢阳庙碑》那样的佳作。柳宗元重视文章的内容,主张文以明道,认为“道”应于国于民有利,切实可行。他注重文学的社会功能,强调文须有益于世。他提倡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结合,指出写作必须持认真严肃的态度,强调作家道德修养的重要性。他推崇先秦两汉文章,提出要向儒家经典及《庄子》、《老子》、《离骚》、《史记》等学习借鉴,以为我用,但又不能厚古薄今。在诗歌理论方面,他继承了刘勰标举“比兴”和陈子昂提倡“兴寄”的传统。与白居易《与元九书》中关于讽喻诗的主张一致。他的诗文理论,代表着当时文学运动的进步倾向。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祖籍河南省邓州市,世称韩昌黎。文学上力反六朝以来的骈偶文风,提出以先秦两汉古文为创作标准;主张文以载道,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开辟了唐宋以来古文的发展道路。后人对韩愈评价颇高,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其在诗、文方面的创作成就,对后世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