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是一部政治寓言体小说,故事描述了一场“动物主义”革命的酝酿、兴起和最终蜕变;一个农庄的动物不堪人类主人的压迫,在猪的带领下起来反抗,赶走了农庄主,牲畜们实现了“当家作主”的愿望,农场更名为“动物庄园”,奉行“所有动物一律平等”;之后,两只处于领导地位的猪为了权力而互相倾轧,胜利者一方宣布另一方是叛徒、内奸。此后,获取了领导权的猪拥有了越来越大的权力,成为新的特权阶级;动物们稍有不满,便会招致血腥的清洗:农庄的理想被修正为“有的动物较之其他动物更为平等”,动物们又回复到从前的悲惨状况。通过本书我们可以了解到那个时代的政治特点。本书语言幽默风趣、精练睿智,从中能体会到作者追求平等,追求自由的精神。
《1984》是一部政治寓言小说,也是一部幻想小说。在书中作者为我们展现了他惊人的想象力、伟大的创造力、深邃的洞察力,用他独有的风格和高超的技巧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恐怖世界。故事讲述的是1984年的世界被三个大国瓜分后的社会场景,主人公正处在三国之一“大洋国”,此时的世界战火纷飞,国家高度集权,以统一历史和语言、拆散家庭等方式维持运转,监视人们的行为,控制人们的思想。书中的每一个场景都触目惊心。
故事发生在静谧的英国乡村的田野上、农场里。当时,人们收获靠手工,车靠马拉,他们的生活伴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起伏。当然,那安静的乡村世界早已成为过去,但是,那支配着人们生活的激情却丝毫未变。春去秋来,循环往复,爱却一如既往,猛烈地、不可阻挡地燃烧着。美丽的芭丝谢芭·伊芙丁自己拥有农场,没有必要嫁人。但是,她无法永远阻挡爱情。那位牧人盖伯瑞尔·奥克,他对芭丝谢芭的爱沉默而又稳定持久;那位农场主伯德伍德,他人至中年,严肃庄重,从未尝过爱情滋味;那位托伊中士,他红色戎装,英俊年轻……芭丝谢芭虽然自信、独立,但是,爱的猛烈、爱的激情,她要学的东西还很多很多。
奥兰多的故事,始于十六世纪伊丽莎白时代,终于一九二八年伍尔夫搁笔的“现时”,历时四百年。奥兰多先是一位天真无邪的贵族少年,因深受伊丽莎白女王宠幸而入宫庭。詹姆斯王登基后,大霜冻降临,奥兰多偶遇一位俄罗斯公主,坠入情网,结果是失恋亦失宠,隐居乡间大宅。
《刀锋》是英国著名作家、“故事圣手”毛姆最重要的长篇小说代表作之一。美国青年飞行员拉里·达雷尔在部队里结识了一位爱尔兰战友,在一次战斗中,这位战友为营救拉里而牺牲。拉里因此对人生感到迷惘,弄不懂世界上为什么有恶和不幸。复员后,拉里既不肯进大学,也不肯就业,一心想探求人生的终极。为此,他丢下未婚妻来到巴黎,又从巴黎遍游世界,最后到了印度,终于对人生大彻大悟,返回美国,当上了出租车司机,大隐隐于市。
毛姆具有自传性质的经典作品,也被认为是其重要代表作之一。和《月亮和六便士》《面纱》《刀锋》一道,奠定毛姆“故事圣手”基础和文学史独特地位。故事以毛姆亲身经历为蓝本,描述了身有残疾的主人公菲利普从孤儿到长大的完整过程,亲情、爱情、友情,校园、艺术、理想,在重重枷锁中,苦寻自由而难得,最终发现这都是人性的本来面目。
少年道林·格雷相貌俊美,心地纯良。朋友霍华德为他画了一幅绝美的画像,而亨利勋爵的一席话让道林第一次意识到自己的青春和美。他不禁感叹:“真悲哀啊!我会变老,但这幅画将会永远年轻……如果能反过来就好了!如果永远年轻的是我,而变老的是画,那该多好啊!为了这个,我愿献出这世上我 拥有的一切!我愿以我的灵魂交换!”不料一语成谶,道林不仅永葆青春,犯下罪恶也丝毫不改他纯净的面容,而画像愈发邪恶丑陋。当欲望得到放纵,罪孽覆水难收之时,道林欲杀死过去,举刀向画像刺去,一切都结束了……
美国青年罗伯特·乔丹志愿参加西班牙政府军,在敌后搞爆破活动。为配合反攻,他奉命和地方游击队联系,完成炸桥任务。在纷飞的战火中,他与被敌人糟蹋过的小姑娘玛丽亚堕入爱河,藉此抹平了玛丽亚心灵的创伤。在三天的时间里,罗伯特历经爱情与职责的冲突和生与死的考验,人性不断升华。在炸桥的撤退途中,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自己却被炮弹炸断了大腿,独自留下阻击敌人,最终为西班牙人民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青年悉达多厌倦了婆罗门生活,与好友侨文达一道跟随沙门修行。在舍卫城他们聆听了佛陀乔达摩的教义,侨文达选择追随乔达摩,悉达多则继续修行之路。他在城市中结识名妓迦摩罗,并开始追逐极致的情欲和名利,直至对一切产生厌倦。他再次抛下世俗,决心结束自己的生命。在河边,在绝望的瞬间,他听到河水的声音……
书中的第一代是瓦尔特·莫雷尔和格特鲁德夫妇。瓦尔特原本充满了活力,乐观、讨人喜欢;后来却脾气变坏,酗酒打人,成为行尸走肉。对丈夫失望的妻子遂将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但是她钟爱的长子威廉不幸早夭,随之对次子保罗产生了强烈的感情。而保罗的两个女朋友却有不同的爱情观,让他无所适从。母亲去世后,保罗决定离开家乡,到城市去。至于保罗今后的人生道路怎么走,劳伦斯没有告诉我们答案。而这样模糊不清的结尾正反映了劳伦斯同样迷惘的心态:他所探索的两性之间的相处,进而拓展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是迷惘的。
《无名的裘德》是英国作家哈代最优秀的作品之一,哈代自称要写出“灵与肉的生死搏斗”。《无名的裘德》以悲怆的笔调叙述了乡村青年裘德一生的悲剧。裘德好学深思、刻苦自修,却始终被拒之于大学门外。女主人公淑聪颖美貌,更重要的是具有独立的人格和思想,蔑视世俗和僵化的宗教,但她跟裘德的爱情却为教会所不容,世俗所不齿。裘德壮志不酬、谋职无路、告贷无门,绝望中,他的长子同弱妹幼弟一同吊死。淑遭此惨变,终向命运和教会屈服,离开了深爱的裘德,自由的思想、独立的人格均遭毁弃。裘德则终日纵酒,郁郁成疾,年未满三十即含恨而终。
主人公达洛维夫人是个养尊处优,在现实生活中如鱼得水的女 人,本书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情节就是她举办宴会,而宴会本身就代表了她在社会上的地位和取得的成功,然而这又是一个在内心深处不满现实、渴望高尚,与生活现实矛盾重重的女人。她的旧情人彼得•沃尔什从印度归来,这是一个我行我素, 几乎不食人间烟火的高度理想化的男人,而他对世俗化的达洛维夫人的种种嘲讽更加剧了主人公内心对现实的不满。另外一个重要人物是战争的幸存者沃伦•史密斯,他得了严重的战争后遗症——炮弹震呆症(shell shock),完全处于疯狂与谵妄的状态,在达洛维夫人的宴会正热热闹闹地举行时,他自杀了。他的死意味深长,表面上看是一战残酷的持续效应,却也折射出当时知识分子对欧洲文明的幻灭感,是写实,也是象征。作者本人的生活中,死亡的阴影也是无处不在,以至于她最终在1941年选择了自沉于家附近的乌斯河中。
《灯塔行》一书描写了一次大战后雷姆塞教授一家和几个亲密朋友在苏格兰某岛屿上度假的一段生活。作者企图在这部情节非常简单的小说中探讨人生的意义和自我的本质,指出自我有可能逃脱流逝不息的时间的魔掌并不顾死亡的威胁而长存不朽。伍尔芙意识流小说中的压卷之作!
其中《空屋》是福尔摩斯历劫归来后的第一则案子。自从福尔摩斯与伦敦罪犯首领莫里亚蒂教授双双跌落雷清贝瀑布后,所有的人都以为福尔摩斯死在雷清贝瀑布。未料,八年之后,福尔摩斯化装成老流浪汉回来,利用他在贝格街的旧宅,一举破了三起伦敦市悬而未决的案子。在雷清贝瀑布死过一次之后,神探福尔摩斯缓缓老矣,只是,再也不曾死去。
这是一部充满传奇、险与智慧的侦探故事,它由英国著名侦探小说家、“英国侦探小说之父”阿瑟·柯南·道尔编著,在充滞雾气的伦敦贝克街上,住着一位富有正义感的侦探福尔摩斯。他和他忠实的医生朋友华生一起经历了无数千奇百怪的案子,制造了许多经典的侦探故事。
故事发生在19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纽约上流社会,男主人公对初恋情人重新燃起了爱,而又割舍不下未婚妻,陷入了情感纠葛的旋涡。这是个无知的年代,迂腐和守旧禁锢了一段萌生的真挚情爱;这也是纯真的年代,情感没有逾越道德的底线。书中探索了社会在冲破旧文化束缚、创造新文化的转变时期,上流社会成员面临的各种矛盾,同时也探讨了社会变革时期一些根本性的普遍问题,如妇女角色的变化、家庭的重要性、感情与责任的冲突等。该书自1920年出版以来,一直畅销至今,被译成几十种语言,根据小说改编而成的电影也已成为电影史上最经典的名片之一。
1916年,毛姆来到南太平洋上的乌波卢岛旅行,惊奇地发现这里正是他想象已久的世外桃源:充满异域风情的热带景貌、美丽单纯的萨摩亚姑娘,还有亘古不变的自然生活,一切宛如伊甸园般美好。然而,这里也是英、美、德三国共同瓜分的殖民地,西方的文明和技术、酒精和妓女、宗教和价值观早已颠覆了这里的宁静,白人们心安理得享受着殖民的胜利果实:低廉的劳动力、不平等的交易、绝对的服从……他们在这块处女之地上放纵、堕落,而后迷惘、绝望。
善良懂事的芬妮由于家境穷困,从小被寄养在富裕的姨妈家。姨妈家的两个表姐虽然聪敏美丽,但都高傲任性,幸亏表兄埃德蒙的亲切关怀,才使她在寄人篱下的生活中得到安慰和快乐。成年后的芬妮也常随表姐表兄参加社交聚会,他们在牧师家里结识了风流倜傥的青年克劳福德和他的妹妹玛丽。埃德蒙对美丽机智的玛丽一见倾心,芬妮的两个表姐则拼命追求克劳福德,未料克劳福德在逢场作戏后发现自己真心喜欢的是芬妮,而芬妮深爱的却始终是温和真诚的埃德蒙……陷入感情纠葛的这几对青年男女最后的结局出入意料,却也在情理之中。
一部哀婉凄恻的情史,一曲悲天悯人的恸歌。德裔贫民戈哈特的大女儿珍妮为人帮佣,与参议员白郎特相爱。不久,白朗特不期病故,留下一遗腹女。之后富家子瑞斯特爱上珍妮并与之同居,但在婚事上一直下不了决心,其后因兄弟姐妹的阻拦和反对而苦恼,并在家族的压力下与珍妮分手,重归上流社会,最后,和洛蒂·贝丝结婚。两情缱绻而劳燕分飞,珍妮孤独的过完了中年,瑞斯特临终前对她亲吐心腹之言后,痛苦的死在了她的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