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作为金融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一直是理论研究和政策研究的重点关注对象,多年来,关于中国利率市场化的讨论和分析可说是汗牛充栋。对中国利率市场化的讨论和研究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一是改革前期,大量文献研究中国利率市场化的必要性、前提条件和路径选择。二是在加入世贸组织前后,不少研究者基于加入世贸组织可能带来的冲击、当时我国银行业经营状况不良的情况,进一步论证利率市场化的必要性、前提条件和路径选择,同时也有相当一部分文献分析利率市场化的风险。三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前及之后一段时期内,在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逐渐突出的情况下,关于中国利率管制与低利率政策引起结构失衡的说法较多,放开利率管制的呼声也较高;四是近几年来,由于金融改革开放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进入存贷款利率逐步放开的核心期,关于利率市场化改革推进的步骤、与金融开放的关系。以及存贷款利率市场化对银行业、金融业、经济发展、中小企业融资等方面的影响都成为讨论的热点,同时,中央银行的利率调控机制建设也成为一个重要研究问题。
编者按:本套系所选的全部文章,均来自英国《金融时报》的原文,是一套针对英语考试阅读部分进行提高训练的书。众所周知,英国《金融时报》的文章,经常出现在各类英语考试的阅读类题目中,题材多为西方国家广泛关注的话题。本套系文章涵盖经济、环境、社会生活、文化教育、科技等话题,帮助读者全面提升阅读能力、阅读速读、语感。本套系的2大特点:1. 每篇原文后,有4道单选题,并提供答案解析,帮助您提升阅读理解水平; 2. 每篇文章都提供,阅读速读对比表,读者可根据自己的阅读时间,了解自己的阅读速读水平。
洗钱犯罪是目前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问题,洗钱犯罪对社会危害极大。作为现代社会资金融通的主渠道,金融系统是洗钱的易发、高危领域。实施预防洗钱的措施必须以金融机构为核心,通过金融机构监测并报告异常资金流动,发现并控制犯罪资金。本书按照理论推演和实证研究相结合、逻辑分析与历史考察相结合的基本思路,对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反洗钱机制进行了归纳与比较分析,得出了具有借鉴意义的经验启示,同时对中国反洗钱监管进行了全面分析和探讨。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战略下,雄安新区成为重点打造的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雄安新区的定位比肩深圳和浦东,在协调环渤海地区的城市布局和引领区域经济创新发展方面被寄予厚望。而雄安新区的蓝图背景,则是京津冀三地巨大的发展落差和河北省在此轮经济调整中的发展失速。
早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政策文件中就出现了科技信贷、科技开发贷款、科技银行等业务和术语。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已经提出设立创业投资,开办科技贷款。同时,“科技金融冶作为“科技和金融冶的缩写开始出现,产生的时间与美国硅谷银行差不多,但是,就科技创新和金融创新的发达程度以及科技与金融的耦合程度而言,目前中美之间的差距仍然较大。
本书从理论上对国际金融中心的内涵、形成、评价指标与经典理论等进行了综合探讨。在此基础上,系统梳理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背景、提出以及发展脉络。根据改革开放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在不同时期的特征,将其分为酝酿期(1978—1991年)、初试期(1992—2000年)、奋进期(2001—2010年)和冲刺期(2011年至今)四个阶段,具体分析了每个阶段中央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供的各项支持,上海围绕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出台的重要政策性文件、推行的创新举措和取得的建设成就。然后基于当前国内外相关环境的变化,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前景作出了展望。最后,选取伦敦、纽约、法兰克福、巴黎、东京、新加坡等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进行案例分析,以期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未来的发展提供实践经验借鉴。
2015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取消对存款上限的管制。中国从1996年启动利率市场化以来,到此终于取消了对所有主要利率的管制。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从利率市场化近二十年的历程来看,以1996年放开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为起点,在2003—2004年取得了较为突出的进展,金融市场利率全面放开,存贷款利率上下限有所扩大。此后,受外汇储备积累过快、外汇占款向市场释放流动性过多等因素制约,宏观调控工作的重点转为运用数量型工具对冲过剩的流动性,利率市场化的步伐也有所放缓。2012—2013年以来,利率市场化的进程重新加快,直至最近基本取消利率管制。利率市场化是让市场在配置金融资源和其他资源过程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的关键。在许多情况下,土地、劳动力、技术的配置是随着资金的配置而进行的:投资者决定将资本投入某一个行业、企业和项目之后,这些资金就会用于购买相应的其他投入品,从而引导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如果利率受到过度管制,整个社会资源的配置就会被扭曲,资金就可能被过度配置于低效的部门。通过利率市场化,让价格机制更多地将资金配置给国民经济的高效部门,对经济发展和提高老百姓生活水平都是有好处的。
本书从宏观、微观两个维度出发,围绕中东欧和独联体16个转型国家国际资本流动的现状、影响因素、在银行体系中的作用机制和资本流动逆转与金融稳定性关系四个主要方面进行理论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样本国家的大量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得出相关结论,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及风险预防措施。此外,根据国际资本流动对中东欧和独联体转型国家金融稳定性影响的理论和实证分析、政策建议,为同处于经济转型和金融开放中的中国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中国金融改革报告”是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和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的品牌产品,每年选择一个金融专题进行研究,并发布年度报告。本书是继《中国金融改革报告2013———十年回顾与展望》、《中国金融改革报告2015———中国经济发展与改革中的利率市场化》之后的第三份年度报告。早在2014年6月,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学术委员会就确定了开展关于人民币国际化回顾与前瞻的课题研究。中途因原课题组牵头人离职,改由我负责牵头这个课题,重新组织人员,构思课题大纲。人民币国际化是当今国际金融领域最令人怦然心动的大事件,它正深刻地改变着中国的命运。
“与FT共进下午茶”是FT中文网王牌人物专访系列。我们邀请知名学者、科学家、艺术家、企业家共进下午茶,在茶香惬意的轻松氛围中,畅谈他们的成长经历、人生哲思、职业感悟、以及他们对所在行业和社会趋势的洞见。
本书立足于丰富的数据与实例,梳理了国际上金融衍生品发展脉络,希望能对我国研究金融衍生产品创设、市场发展和监管优化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更希望能够促进合格中央对手方建设和中央对手清算机制在国内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