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传记里的三人,一个是德国的音乐家贝多芬,一个是意大利的雕塑家、画家、诗人米开朗基罗,另一个是俄国作家、思想家、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他们在肉体和精神上经历了人生的种种磨难,却为创造不朽的杰作贡献了毕生的精力。他们或有病痛的折磨,或有遭遇的悲惨,或有内心的迷茫和矛盾,或三者交叠加于一身,深重的苦难,几乎让他们窒息,毁灭了理智。他们之所以能坚持自己艰苦的历程,全靠他们对人类的爱,对人们的信心。
本书是大思想家爱德华滋根据自己的好友毕大卫的日记为其编纂的传记,也是爱德华滋编纂的唯一一本传记。毕大卫(1718~1747年)成年后大部分时间都在北美土著印第安人中工作,是跨种族、跨文化交流的先驱和重要纽带。因他短暂的一生经历诸多苦难,他的传记和日志真实记录了他的心路历程,失败之后的反思和蒙恩典之后的感激,朴实而真切,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此书1749年甫一出版,即广受赞誉,一版再版,经久不衰。毕大卫的生平不仅激励人心,对美国高等教育也影响颇深。因耶鲁大学开除毕大卫并拒绝再次接纳他,此事促成了普林斯顿大学的前身——新泽西学院的成立。后因受毕大卫精神的鼓舞,1748年达特茅斯学院成立,致力于北美土著人士教育。耶鲁大学后来以毕大卫命名了一座教学楼,也是该校园唯一一座以被开除之人命名的建筑。
《贝多芬传》是法国文学家罗曼·罗兰著名的人物传记之一。这是一颗受伤后近乎窒息的心灵勃发而出的一曲激昂的交响乐(贝多芬本人正是这样的经历),是对音乐艺术大师贝多芬一生的真实素描。贝多芬所处的年代,正值旧的毁灭与新的勃发交加,他的成功掩隐着无可言说的苦痛,他的一生就是一个天才的艺术家与多舛的命运斗争的过程,那是“苦难铸成的欢乐”。基于这一点,作者在选材、构思以及切入手法上都别出心裁,广泛且不乏深入地探寻起贝多芬的传奇,给读者以全方位的撞击。体验痛苦,品尝快乐,这是作者对贝多芬,还有每一位读者衷心的劝慰。读完这本传世巨作,相信你一定可以获得思想和艺术方面的双丰收,并在潜意识里酝酿着永远的思考和感动。
王国维(1877-1927),字静安,浙江海宁人,被公认为中国近代学术史上近两百年来仅有的两位大师之一(另一位为陈寅恪),在文学、美学、史学、哲学、古文字学、考古学等各方面成就卓著,是“中国现代学术的奠基人”,是深受鲁迅、胡适、梁启超、陈寅恪、朱光潜推崇的国学大师,他的“人生唯美三境界”传遍大江南北。然而生不逢时,最后却悲剧性地选择了投湖自杀,选择了为国学和封建王朝殉葬,令人唏嘘。他的一生也折射出那个时代的剧变,他的命运就是中国传统社会的命运。本书完整地展示了大师的一生,王国维学问人生真实而生动可感的剪影。
在美国,卡内基不仅与“汽车大王”福特、“石油大王”洛克菲勒齐名,影响了整个美国的金融状况,更令人惊讶的是,在事业处于时,他放弃财富积累,投身于慈善事业,并为此奉献出自己的资产。《卡内基自传:1美元的起点》是卡内基亲笔所写,从童年时代到去世前夕,从少年打工到领军钢铁业,从一穷二白到身家亿万,从积累财富到致力于慈善,让读者详尽地了解卡内基的一生。
作者用唯美清新的文字,全面讲述了一代亚洲天后邓丽君的人生往事。从襁褓中的婴儿,到日后的超级巨星。她抓住了哪些人生中的机遇,创造了多少传奇,又历经过怎样的波折,失去了哪些爱人……那些你不知道的以及你想知道的事,都在此书中有很好的描写,本书最全面且最真实地向我们展现邓丽君的传奇一生。
本书是当代著名学者、语言学家、“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先生与诸多知名媒体、文化名人对话时的访谈文集。共分为三编,第一编为“知识分子要坚守科学与民主”、第二编为 “文化问题与大学教育”、第三编为“一生有光”。
本书全方位的介绍了伊丽莎白一世的传奇人生,尤其是晚年与她最宠爱的臣子埃塞克斯伯爵之间的交织着爱与欲、权力与意志、从爱上他到杀了他的真实故事。作者对相关史料进行了细致的爬梳整理。考证翔实。行文简洁严谨。内容丰富全面,具有非常高的阅读价值。
罗曼·罗兰视托尔斯泰为其精神导师,托翁的人道主义情怀深深感动着他。于是,研究托翁的艺术创作、书信,甚至同时代人的回忆文章就成为罗曼·罗兰表达其对托翁仰慕之情的媒介。作者对托尔斯泰的详尽研究成为这部作品的坚实基石,罗曼·罗兰以其不凡的洞察力,向读者展现了一代文学巨匠创作个性中所有的重要方面。
为了让这本书立体呈现,除了将带有萧红手泽的手稿、照片等文献资料,带有萧红温度的衣物等图片进行梳理、编排,还增加了一些适当的解读,通过这些文献,把读者带回到萧红所处的时代,追寻她的人生轨迹,了解她文学创作的历程,从而感知她、了解她,走进这位英年早逝女作家的心灵世界。
本书隶属于“味道的传承”系列。本书记录的是川菜的传承与发展。从这套书中,读者可以品十年磨一剑的名厨励志人生和手艺传承,感受精益求精、庖丁解牛的匠人精神,读妙趣横生的食材和美馔故事。
孙陶然亲述连续创业、连续成功完整历程。孙陶然的人生一路逆袭。出身平凡,却以吉林省文科第四名的成绩考入北大;毕业分配不公,错失联想青睐,却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脱颖而出;职业早期,理念不容于僵化体制,自立门户却屡创新辉煌:创刊《北京青年报`电脑时代》,开创中国大众媒体开办产经周刊先河;操盘“商务通”,“手机、呼机、商务通,一个都不能少”成为企业营销经典案例。一代人的共同记忆;联合创办蓝色光标,成就A股公关第一股,全球第八、亚太第一企业营销服务集团;创办拉卡拉,成就A股支付第一股。孙陶然28年连续创业,交织民营经济腾飞大历史。作者邓蕾是孙陶然中学同学、一生挚友,熟知孙陶然之所以成为孙陶然的一切秘密。过去三年,邓蕾与孙陶然七次促膝长谈,遍访孙陶然故旧,配以独家珍贵照片,真实呈现一代创业者人生经历,许多内容都是首次公开。
本书中十几个人生经历可以告诉你,他们身份、背景千差万别,有阿尔弗雷德大帝那样的君王,也有红十字会创始人亨利·杜南那样的社会活动家,甚至有阿尔维斯·里斯那样声名狼藉的诈骗犯,他们中大多是浪子回头的典范,当他们找到灵魂的归宿之后就都脱胎换骨,成就了新的生命。
本书隶属于“味道的传承”系列。大董是中国意境菜的开创者。本书第一部分详细地记录了大董的从厨历程、大董的美学心得,还介绍了大董烤鸭、董氏烧海参等招牌菜以及其他意境菜出现的背景、心得等。在第二部分大董图说中则详细介绍了大董烤鸭、樱桃鹅肝等精美的菜品。
在本书中,柏辽兹回忆了自己作为艺术家的一生,从童年的艺术启蒙、青年时代对艺术的不懈追求到中晚年对艺术创作的坚持,其中也穿插了他的家庭生活和爱情经历等等,本书不仅仅是一本艺术家传记,也是一部永不止息的生命之书。另外,柏辽兹讲述了他与许多文艺界友人的交往,以及他在欧洲各地的游览经历,因此本书又可说是一部时代文艺的见闻录。
他是清朝第一才子,兼通史、地、算、乐、文、书,尤以诗词名冠天下;他是康熙御前侍卫,文武双全、英姿勃发;他出身于宰相府第,却厌倦权力争斗、名利枷锁;他寄情诗词,侠骨柔情,却天妒英才,三十即逝。王国维称赞他:“北宋以来,一人而已。”梁启超评价他:“容若小词,直追后主。”乾隆看过《红楼梦》后曾断言:此盖为明珠家事作也。而作为一代权相明珠公子的纳兰容若,毕生的精彩,满腔的惆怅,至深的感情,富贵于我如浮云的境界,且听本书慢慢道来。
本书是年来创作的一部有关二萧与鲁迅、巴金、王实味、柳亚子、冰心、赵一曼等人物交游情况的考证与回忆文集括《萧军与鲁迅》《萧军与巴金》《萧红与柳亚子》《萧红与冰心》《萧红与巴金》等。
日本战国时期最著名的大名,日本史上首位一统天下的平民英雄丰臣秀吉的传奇人生。丰臣秀吉出身寒微,没有依靠,但他凭借自己的力量,从一介小民,成长为一代权臣。在位时实行的刀狩令、太阁检地等政策具有划时代意义,对日本社会由中世纪封建社会向近代封建社会转化有一定成就。
《与FT共进午餐(二)》多年来都是FT周末版最受欢迎的栏目之一。精英名流们在餐桌上向FT敞开心扉,谈论美食、爱好、家庭,展露他们职业生涯之外更真实的生活状态。采访过程也很独特——由被采访对象指定餐厅,餐后由FT付账,或奢或俭,文章末尾都会列出菜单和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