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喜欢吃面,所以平素多注意与面有关的文字。一次很偶然的机会,看到有人摘抄的谭延闿日记,他写自己一口气吃了三碗削面,赞之“味胜于技,汤胜于面”。虽止区区八个字,读之,却有醍醐灌顶之感。然后去翻阅史料,这才知道,原来谭延闿...
《不吃饱饭,哪有力气减肥呢?》 ——这句话不仅是我对这个世界的苦苦追问,更是我最近新出的一本电子书的书名。 “不吃饱饭,哪有力气减肥呢?” ——这是怎样的散发着人道主义光芒的金句呀!每当我为了减肥而饥肠辘辘眼...
时间过得真快,一晃,竟也有20年了。 1994年,十几岁的我们正处在躁动的青春期,无处释放的荷尔蒙如被火焰点燃的野草般肆意蔓延汹涌澎湃,我们懵懂地跟着何勇嘶吼“我们生活的世界,就像一个垃圾场”,唱着“菊花古剑和酒”想...
专栏作家小宝曾言:“中国食客,第一人当推苏曼殊。”为何?因为民国一代,文化大师们多以“美食家”自居,唯独苏曼殊,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吃货”;别人讲究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他则以“食不厌多”的饕餮式吃法卓尔不群。 苏曼殊,...
郁达夫生于山水绮丽的浙江富阳,对于家乡,曾赋诗赞曰:“碧桃三月花如锦,来往春江有钓船。”一句诗,道尽郁达夫此生所爱:既爱美景、美人,又爱美酒、美食。遍观民国文人,郁达夫是为数不多真正可称“风流才子”的人物之一。 郁达夫从...
徐悲鸿曾力赞张大千在艺术上的成就为“五百年来第一人”,张大千却说:“以艺事而论,我善烹调,更在画艺之上。”这位近代画坛的一代宗师更是一位杰出的美食家,在他看来,吃绝不仅仅为了果腹,而是上升为人生的最高艺术。张大千不仅精于...
朱自清写过一篇《论吃饭》,开篇便提到两句古语,一是《管子·牧民》篇中的“衣食足则知荣辱”,一是汉代郦食其说的“民以食为天”,认为从人生哲学上来说,吃饭第一。之所以写这篇文章,一方面因为战后的中国物资匮乏,许多人吃不饱...
一部《舌尖上的中国》,勾起了无数老饕的馋虫,在纪录片播出的那七天里,每到晚上十点半,他们哪怕忍着才下舌尖、又上心头的惆怅,哪怕看完节目只能去楼下的路边摊吃几串烤肉喝两瓶啤酒解馋,也要坚守在电视机前,不离不弃。 《...
你曾拥有一些英雄的梦想, 好象黑夜里面温暖的灯光。 ——许巍·《那一年》 十年前,你不认识我,我不属于你。 十年前,天总是很蓝,日子总过得太慢。 十年前,李宗盛和周华健合唱的《最近比...
CNN女记者弗朗西丝·麦卡勒斯在参加了青岛国际啤酒节之后写过一篇报道,名字叫《像青岛人一样喝啤酒》,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找来一阅。文中虽有许多外国人的误解——比如她认为青岛人在碰杯时最常用的祝酒词是“好酒!”,而其实青岛...
金圣叹临刑,从狱中传出的遗嘱是:“吾儿,花生与豆腐干同嚼,有火腿味。”无独有偶,瞿秋白慷慨赴义前留下的最后遗言也庶几近似:“中国的豆腐也是很好吃的东西,世界第一。”古今两位名士,死生不挂怀,放不下的竟是尘世间最常见不...
1995年的电影《独领风骚》里有这样一段对话: 父亲问女儿:“你穿的这到底是什么玩意?”女儿答曰:“裙子。”父亲立刻火冒三丈:“这难道能算是衣服吗?谁说这是裙子?”女儿一本正经地说:“Calvin Klei...
看威勒德·普赖斯的《北极探险》,里面提到爱斯基摩人的一种风俗——不能把自己的名字告诉别人。因为对爱斯基摩人来说,名字就是他的灵魂,是一个神灵。如果神灵守护着的那个人把自己的名字说出来,就会惹恼神灵。 所以...
在小咸酒馆的墙上贴着一张纸条,上面歪歪斜斜地写着:“只有跟你们在一起的时候,我才喜欢喝酒。”话是薛易说的,经于洋提议,由安东提笔写在一张纸条上,最后由老板小咸亲自贴到酒馆的墙上。我有时会想,如果这几个人里有一个突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