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九八房改”、第二次房改后,如今的房价仍然居高不下。中国经过近20年的发展,目前正处于房地产发展高峰期的交汇点。值得深思的是,“去库存”的效果如何?怎样实现“让普通百姓买得起房”?面对中国房地产市场和住宅产业发展的空前机遇,如何把握住?2017年中国房地产业的挑战和机遇究竟在何处?
湖南人做事认真、肯吃苦,并且他们大都天生多才干。岳麓书院门口“惟楚有才,于斯为盛”的牌坊,可以说很恰当地道出了湖南人的自信。湖南人在百多年的历史中开始了接力式的救亡图存,开始了华夏复兴的征程,这一切,彰显了湖南人的伟大。胆识超凡,负气霸蛮——湖南人的性格气质。我们认识湖南人既可以看到他们坚毅执著、卓励敢死的气势风度;经邦济世、忧国忧民的社会责任心;沉稳务实、朴实淳厚的士风民风等,但也可以从其他侧面、甚至反面来认识湖南人,看看湖南人的偏执、蛮动、狂躁……湖南在近代的崛起,是历史的沉淀,是时势的使然,是文化性格决定,更是湖南人以天下为己任的豪迈气概的结果。
毒品首先是个社会政治问题,本书从美国毒品问题和毒品政策的历史脉络出发,对二十世纪美国毒品政策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考察,对二十世纪美国禁毒史进行了创造性的分期。
本书主要从国有企业党委书记的视角,结合具体工作案例,介绍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以来,上海国企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和全市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在建立中国特色国有企业制度,把党的领导融入公治理各环节,把企业党组织嵌入公治理结构,明确和落实党组织在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发挥党委领导作用等方面的探索和实践。
我国数量巨大的城市社区,是维系城市正常运转的社会生活载体;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运营,则是其用以满足群众精神文化消费需求并实施国家核心价值观引领的社会化、常态化平台和抓手。
作者认为,世界处于由技术交织而成的体系之中,这个体系建立了各项符合技术运作的规则,同时由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维护与运行。这种社会组织的独特形式决定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但一些个体行为仍在这个理性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作者借鉴了哲学家赫伯特·马尔库塞以及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思想,但他认为,这些人的思想虽然承认了工具理性的社会功用,却没有随着时代变化指出新的技术理性体系对社会的影响,而这正是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可以入手之处。作者通过研究试图解释社会中为何出现抗议与黑客攻击等现象。
吸毒成瘾问题是当今中国最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它不仅严重地影响着个人生活,同时也威胁着整个社会的和谐。本书以吸毒人群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吸毒人群吸毒成瘾的社会成因。作者运用个案访谈的社会学研究方法,沿着扎根理论的研究思路,通过对吸毒人群生活世界的描述,深入挖掘吸毒人群走上吸毒道路、成瘾及难以再社会化的深层社会根源,并试图寻找他们回归社会的长效机制。
2015年7月,中共北京市委宣布,北京将在通州区加快建设“行政副中心”,这一政策后来被民间形象地解读为“北京迁出北京”,或者说把“作为首都的北京”和“作为北京的北京”拆分开来。“迁出”和“拆分”对于北京这座城市来说,或许是必有之义。然而,这次大搬迁最终能否达到决策层所期待的效果?目前生活在北京市的两三千万人口,他们的生活已经、即将受到何种深远影响?在官方规划公布一年之际,FT中文网邀请资深媒体人黎岩撰写“拆分北京”系列报道,试图梳理这一政策出台的政治、历史渊源,并分析这一重大行政决定与一代人的生活轨迹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老城社区复兴是上海城市发展重要内容。老城是上海之源。本书总结和分析上海部分老城社区复兴案例,并通过老城社区调查了解社区各类人群对本社区复兴实践的评价。
云南在历史上一直处于边缘位置,伴随着蛮夷、瘴毒、流放边疆,与中央朝廷若即若离,与交趾、暹罗暧昧不清,近些年随着文化旅游的兴起,我们终于有幸了解到,除了蘑菇和米线,云南还有文学、漫画、舞蹈,有腰乐队和山人乐队,有汪曾祺在昆明留下的痕迹,也有遍布小吃摊点和西式咖啡馆的老街。
高等教育历来是国人高度关注的领域。据教育部2016年4月发布的《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报告》,2015年中国在校大学生规模达到3700万人,位居世界第一;2015年,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40%。预计到2019年,中国将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但不变的,是以清华北大等985高校为代表的国内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仍然稀缺。因此,海外高等教育资源进入更多中国家庭的教育选项。2015年度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52.37万人,其中,自费留学48.18万人。日益庞大的中国中产富裕家庭掀起了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留学浪潮。本报告,对一些新的留学趋势特点和选择,有了新发现。哪部分留学人群在不断扩大?哪个国家是中国留学人员出国的第一选择?哪些地区的受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各国家又有哪些不同教育优势?哪国的中小学教育更具吸引力?
本书作者试图回答世界人民穿不穿秋裤、免死金牌和尚方宝剑谁厉害、拉丁语变身成了什么、孙悟空上辈子是什么猴等等稀奇古怪的11个问题,用真实的考据和风趣的语言,给你好奇心挠痒痒。本书孵化自十五言「当世界被推敲」主题,试图用不一样的视角、附加丰富的考据材料总结和梳理,严肃而轻松地回答世界中值得推敲的问题。在这个主题下,作者们可以脑洞大开,可以激烈讨论、切磋,可以在维基百科里尽情迷路,也可以想方设法、绞尽脑汁,把别人想不到的问题漂亮地回答出来,给奇思妙想知识库添上自己的一块砖。这个主题是独特的,别地儿不一定有(或者藏匿在了角落),也很难被定义,但确实能让奇思妙想星人觉得找到了宝藏。好奇心和打破砂锅问到底的「轴」劲儿,看似无用,却是我们智慧和知识的重要体现,也是我们发现世界、充实自己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