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6个中篇组成的小说集,继承了《疼》和《盐》的风格,但这一本《裂》拥有了一种新的东西:在绝望中迸发出名为希望的光芒,虽然依旧带着痛感,但这种新的疼痛,令人喜不自已。如书上所说“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本书描写了经济发达市平阳十几天内发生的壮丽感人故事,把姜超林、高长河等为代表的高层领导,田立业、何卓孝等中层干部,田立婷、李堡垒等社会底层的普通群众三个层面的人物的思索和奋斗、奉献和牺牲、感情和命运,纠葛交织成一幅迎接新世纪的改革交响曲。无论是早期创作新的历史小说,还是转型创作新的政治小说,周梅森的作品中都有强烈的政治情怀、现实情怀、人民情怀。他有与生俱来的大风起兮云飞扬的豪情,也有渗入骨血的对底层民生切肤的同情与关爱。他以他的良知和责任,以他的文学之笔反映这个社会的现实,表现出了高度的政治敏锐。
《匡超人》是台湾重量级小说家骆以军继《西夏旅馆》《女儿》之后,又一创作巅峰。作者以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漫天花雨、诙谐逗乐的文笔,运用《西游记》原先桀骜不驯最终却泯然众人的孙悟空、《儒林外史》中蝇营狗苟的文人形象等元素的拼贴、糅合、拟仿,构筑成了一个充斥破洞、黑洞的奇异小说世界。他浓郁的哀伤笔调,写出当代知识分子的种种犹如被设定好的,难看、滑稽,拼命挣扎却无力逃脱的存在姿态。
《雷锋日记》汇集了雷锋二十二年人生历程中所写下的文字,包括日记、诗歌、小说、讲话、书信、散文等,全面、真实地展现了一个鲜活可爱的雷锋。读者能够通过此书了解雷锋的人生经历,汲取朴素的雷锋精神。本书史料考究,内容翔实,文中许多珍贵资料来自于中国雷锋研究会、抚顺雷锋纪念馆、湖南雷锋纪念馆、国家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等地,是专门为读者精心挑选收录的。
是谁撑一把油纸伞,穿过多情的雨季,寻觅江南繁华的旧梦;是谁品一盏清茶,倚栏静静地远眺,等待那朵寂寞的莲开;是谁乘一叶小舟,在明月如水的霜天,打捞匆匆流逝的华年;又是谁折一枝寒梅,书写俊逸风流的诗章?《人生何处不离人》收录39篇清新美文,江南婉约派实力作者白落梅全新角度解读唐诗。共分成六辑,每一辑主题不同,带给读者不同的心灵享受。在一场文化与历史的盛宴里洗涤心灵,倾注热情,修磨心性,超越美学。在新颖的唐诗与散文完美的交融里,让读者品尝文字的韵味,体悟人生的真理,探索自然的永恒。
30岁失业青年陈志勇,68岁神秘老太张倩影,在驾校结下忘年友谊,一起开车去遥远的海里大草原,一路发生许多悲喜交加的故事……饱含岁月辛酸,却又温情满满,笑到鬼哭狼嚎,哭到无语凝噎,一本中国中老年版的《在路上》!
《听钱钟书讲文学》讲述了钱先生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独到之处并不在于体系性的建构,而是从幽微处发端,在几千年浩瀚的文化时空中纵兴穿行,他的魅力就表现在与传统相向时那会心一笑的默契和超脱中。这种独到的悟性是理解中国文化精髓的关键,也是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有别于西方理性思维的高妙和独特之处。
1995年,袁哲生出版首部作品《静止在树上的羊》,隐约展现日后的小说风格,本书“辑一”即来自于此作。在“辑二”文学评论里,我们则见证小说家与其他创作者的隐秘关联。到了“辑三”“辑四”,袁哲生书写出《温泉浴池》《偏远的哭声》等成熟之作。从最初到最终,从袁哲生的小说到他的私人手札,我们得以见证一个经典作者的诞生。
本书是作家王愿坚的经典作品集,收录了作者描写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红军和老革命根据地人民的斗争生活的一系列作品,其中《党费》是他的经典名作。作品构思巧妙、主题鲜明、富有故事性,善于抓住典型细节,捕捉人物性格中闪光的东西来表现英雄人物的崇高精神,写得真切感人。在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里,红军战士为了新中国的建立,为了祖国的解放和民族的自由英勇奋斗,他们不畏艰难,不怕牺牲,歌颂了他们在艰苦的年月里仍然保持的乐观向上、不屈不挠和舍生忘死的革命精神。
集学识与风度于一身的胡适可称民国时代的万众偶像,他一生演讲无数,这是他关于“容忍与自由”的演讲精选集。这些演讲是胡适一生自由思想的集录,更是珍贵的历史资料。书中包括胡适从青年到老年的思想,内容涵盖文化、修身、政治、教育、社会变革等诸多领域,是胡适思想精髓与真情实感的集合。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想有益于社会,好的法子莫如把自己这块材料铸造成器——这是胡适给予现代年轻人的伟大启迪。
《中国人的修养》是蔡元培公民道德修养方面的代表作,主要收录他重要的道德思想代表作品《华工学校讲义》和《中学修身教科书》,并收录他其他几篇有关道德修养的文章,充分体现了蔡元培先生对于现代中国人应具有的道德素养的总体构想。
太平洋战争前夕,英国殖民地砂拉越的华人聚落猪芭村建立了“筹赈祖国难民委员会”,全村老少热闹为中国抗日举办募款活动,村民男女之间情愫互生,对于即将到来的灾祸隐有预感。1941年12月,日军全面入侵,与“筹赈祖国难民委员会”相关的所有人等,包括妇女、孩童,全部遭到惨无人道地清算。在被占据的三年八个月中,人与动物的分别模糊,生命以各种恐怖酷烈的方式轻易地消逝,情欲与兽性在南洋雨林里赤裸裸地展演开来。
小说刻画了一个倍受争议与怀疑的“懦者”形象,讲述的是一段离奇曲折而生动感人的抗日故事。儒雅斯文的主人公内心隐忍坚韧,在一次日军进村扫荡时,为了挽救一莽撞乡亲的生命,情急中他暴露其特殊身份,从此陷入不得不违心与日本人周旋而引发当地村民仇视的艰难处境之中……他表面对日本人顺从甚至讨好而遭受欺凌与侮辱,实则内心充满愤恨,最终亲手斩掉日军长官的头颅,走向重生。他,以柔顺反抗强横,以柔弱展示力量,是一位不失正直善良在敌寇凶残与民族义愤的夹缝中苦苦挣扎的“懦者”。小说不仅彰显着对生命的敬畏,对人性的关怀,对和平的渴求,还诠释了一种以弱制强、以柔克刚的人生智慧。
《走向胜利》是周洁夫的经典长篇小说。1946年6月,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向解放区发动了疯狂的进攻。小说以此为背景,以方志坚、方志兴等人物的经历为主线,描写了东北人民解放军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东北局制定的战略方针,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经过浴血奋战,先后多次打退了国民党军队的大规模进犯,取得了东北解放的伟大胜利,粉碎了国民党企图独霸东北的妄想,使我军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为即将开始的全面大反攻和全国的解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书是石钟山的中篇小说合集,收录了《父亲进城》《父母大人》等9部军旅题材小说。故事的主人公石光荣雷厉风行,在邂逅爱情的同时,他也面临着战事与家庭、工作与恩情等的抉择……这些特殊年代的真实故事,再现了革命军人和知识分子的相识与融合,尤其老一辈革命者对戎马岁月军旅生涯的怀念与自豪,对革命信仰始终执着。石钟山浓墨重彩地描画了和平年代的军人日常生活的一面,展现其性格里的平凡与真实,使军人的形象更加丰满。
《金粉世家》是张恨水走出鸳鸯蝴蝶派章回小说的起始之作,也是他第一部具有现代意义的通俗巨制。小说以京城国务总理金家七少爷金燕西和出身寒门的女子冷清秋的婚姻悲剧为主线,着眼于巨宦豪门腐朽过程的描绘,既不是单纯的暴露,也不沉醉于富丽生活的渲染,而与一般通俗作品不同,在故事中尽力开掘对社会、对人生的认识,充溢着一种道德理想,以及这种道德理想受到现实无情摧残后引发的伤痛感慨。书中人物描写的细致、倒叙的开头、百万字小说的结尾呈半开放式的状态,这些都超出了一般章回小说的格局,而与新文学作品打通。作为表现大家族的小说,《金粉世家》不仅常被论者拿来与《红楼梦》相比,还平行地与巴金的《家》作比较。
本书从李鸿章的早年落拓,写到他镇压太平天国,继而办洋务运动使其声望达到顶点,再到甲午战争撞碎其强国梦,迅速由盛而衰,后来只能周旋于列强间直至死去。甲午年洋务运动的破产,让人感到“以一人而战一国”的无望与悲恸,梁启超也由此发出“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的感叹。
作为一位孤独的改革家,在中国历史上,可能没有比王安石更具争议的人了。古往今来对于他的评价有天壤之别,在变法、学问、人格各侧面均有所抵牾;同时代的苏轼、司马光更在不同时期有过褒贬不一的论断。本书系统论述了王安石时代的政局以及他的思想成长轨迹、执政前后的活动、新法的内容及成败、学术与文学、家庭与交友等几个方面,作者以敏锐的学者眼光、严谨的史家笔法,引证史料著作过百部,并以近代欧美政治为参照,透彻分析了王安石新法的成败得失;并作“考异”十九条,力图还历史烟尘中的王安石以真实面目。
朱自清的《经典常谈》包括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传、四书、战国策、史记汉书、诸子、辞赋、诗、文等十三篇,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与历史脉络。全书对经典的梳理与讲解,不仅知识上简洁精辟,文字上更是白话文通俗流畅的典范;让古文对读者来说更为亲近、熟悉,从而启发读者的兴趣,是读者概览中国古典文学的不二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