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公达洛维夫人是个养尊处优,在现实生活中如鱼得水的女 人,本书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情节就是她举办宴会,而宴会本身就代表了她在社会上的地位和取得的成功,然而这又是一个在内心深处不满现实、渴望高尚,与生活现实矛盾重重的女人。她的旧情人彼得•沃尔什从印度归来,这是一个我行我素, 几乎不食人间烟火的高度理想化的男人,而他对世俗化的达洛维夫人的种种嘲讽更加剧了主人公内心对现实的不满。另外一个重要人物是战争的幸存者沃伦•史密斯,他得了严重的战争后遗症——炮弹震呆症(shell shock),完全处于疯狂与谵妄的状态,在达洛维夫人的宴会正热热闹闹地举行时,他自杀了。他的死意味深长,表面上看是一战残酷的持续效应,却也折射出当时知识分子对欧洲文明的幻灭感,是写实,也是象征。作者本人的生活中,死亡的阴影也是无处不在,以至于她最终在1941年选择了自沉于家附近的乌斯河中。
《基督山伯爵》主要描写的是法国波旁王朝时期发生的一个报恩复仇的故事。法老号船的年轻大副唐戴斯受船长临终之托为拿破仑党人送一封信,遭两个卑鄙小人和阴险检察官维尔福的陷害,被关入死牢。剥夺了本该属于他的美好阳光、爱情和前程。十八年后,他带着狱友法里亚教士临死前告诉他的秘密,越狱逃生,找到法里亚藏匿的宝藏后成为巨富,从此他化名基督山伯爵。经过精心策划,他报答了恩人,惩罚了三个想置他于死地的仇人,并向恩人报了恩。
《灯塔行》一书描写了一次大战后雷姆塞教授一家和几个亲密朋友在苏格兰某岛屿上度假的一段生活。作者企图在这部情节非常简单的小说中探讨人生的意义和自我的本质,指出自我有可能逃脱流逝不息的时间的魔掌并不顾死亡的威胁而长存不朽。伍尔芙意识流小说中的压卷之作!
84天了,老人一条鱼都没有打到。第85天,老人决定再次出海。经历了两天两夜的苦战,他终于捕到一条大鱼,却在返航的途中被鲨鱼抢食,带着一副鱼骨上岸。《老人与海》,一个仅有4万字的简单故事,却触碰到了人类意志力所能到达的极限,让我们意识到人在面对挫折时可以拥有多大的勇气。
本书通过对冉阿让等人的悲惨遭遇以及冉阿让被卞福汝感化后做出的一系列感人事情,深刻揭露和批判了19世纪法国封建专制社会的腐朽,同时也表达了对在封建压迫下穷苦人民悲惨生活的深切同情。雨果充满激情的文笔,勾勒出了一群生动鲜活的小人物形象。活得有尊严、仁义至善等高尚的道德情怀贯穿整本书,让人读来荡气回肠。
《简爱》是英国19世纪著名作家夏洛特·勃朗特的代表作,主人公简·爱是一个心地纯洁、善于思考的女性,她生活在社会底层,受尽磨难。但是她有倔强的性格和勇于追求平等幸福的精神。小说以浓郁抒情的笔法和深刻细腻的心理描写,引人入胜地展示了男女主人公曲折起伏的爱情经历,歌颂了摆脱一切旧习俗。扎根于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基础之上的深挚爱情,具有强烈的震撼心灵的艺术力量。其最为成功之处在于塑造了一个敢于反抗,敢于争取自由和平等地位的妇女形象。
《人间失格》是一部自传体小说,前言和附录以作者口吻叙说,三个手札则以主人公叶藏的口吻叙述。主人公叶藏懦弱胆小,害怕面对世间所有的感情,不了解人类复杂的内心世界,通过取乐别人隐藏真实的自己,用饮酒作乐来逃避这个世界,最终走向毁灭。这种迷茫贯穿了作者和每个人的青春;他被痛苦与迷茫折磨着,一生都在自我厌倦下寻求爱,逃避爱。人间失格,即已丧失为人的资格。借由小说主人公叶藏的遭遇,太宰治表达了自己一生中种种真切的痛苦。这部作品被认为是一部自传性的小说,在发表的同年,太宰治投水身亡。
《列那狐的故事》对欧洲文学产生了很大影响,几乎每个欧洲人在成长过程中都阅读过这本书。本书是法国一部以狐狸为主角的长篇动物故事传奇,这部动物传奇由一系列独立成篇又前后呼应的故事组成,描绘了一个驳杂而又新奇的动物王国,叙述了形形色色的动物之争。全书以兽喻人,影射人类社会,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丑恶和腐败。《列那狐的故事》对欧洲文学产生了很大影响,几乎每个欧洲人在成长过程中都阅读过这本书。《列那狐的故事》不仅带有深刻的讽刺意味,还充满了神奇的想象色彩。这些故事生动有趣,充满哲理,让你从中有所领悟,得到启迪和教益。
其中《空屋》是福尔摩斯历劫归来后的第一则案子。自从福尔摩斯与伦敦罪犯首领莫里亚蒂教授双双跌落雷清贝瀑布后,所有的人都以为福尔摩斯死在雷清贝瀑布。未料,八年之后,福尔摩斯化装成老流浪汉回来,利用他在贝格街的旧宅,一举破了三起伦敦市悬而未决的案子。在雷清贝瀑布死过一次之后,神探福尔摩斯缓缓老矣,只是,再也不曾死去。
这是一部充满传奇、险与智慧的侦探故事,它由英国著名侦探小说家、“英国侦探小说之父”阿瑟·柯南·道尔编著,在充滞雾气的伦敦贝克街上,住着一位富有正义感的侦探福尔摩斯。他和他忠实的医生朋友华生一起经历了无数千奇百怪的案子,制造了许多经典的侦探故事。
《小妇人》是路易莎的半自传体小说,也是美国文学中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美国南北战争期间,马奇家的四姐妹梅格、乔、贝丝和艾美各怀才艺和梦想,虽然父亲从军、生活艰苦,但在慈爱母亲的教育和生活的磨砺下,她们培养了勤勉、自重、友爱、向善、坚忍、乐观的品质,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变故和挫折,向梦想前进。
1916年,毛姆来到南太平洋上的乌波卢岛旅行,惊奇地发现这里正是他想象已久的世外桃源:充满异域风情的热带景貌、美丽单纯的萨摩亚姑娘,还有亘古不变的自然生活,一切宛如伊甸园般美好。然而,这里也是英、美、德三国共同瓜分的殖民地,西方的文明和技术、酒精和妓女、宗教和价值观早已颠覆了这里的宁静,白人们心安理得享受着殖民的胜利果实:低廉的劳动力、不平等的交易、绝对的服从……他们在这块处女之地上放纵、堕落,而后迷惘、绝望。
任何人面对金阁之美,均易自惭形秽,口吃小和尚沟口尤其敏感。三岛追随沟口的故事,逐次呈现有缺陷的人应对“极致之美”产生的愉悦、敬畏、屈服、反叛、仇视甚至不惜同归于尽的绝望行为。符合逻辑地完成了“极致之美”从愉悦人到压制人的功能反转,令人目瞪口呆地眼见一个青年人的轻松审美活动演变为一场搏命求生的悲剧。这部惊世骇俗之作,一亮相便将日本文学推到世界文坛更显赫位置,随后更成为完美兼具独创性的标杆性文学经典。
班纳特夫妇有五个女儿,班纳特太太最大的愿望就是把五个女儿嫁出去。这五个女儿性格各异,对待爱情的态度也不同, 新来的邻居彬格莱先生富有且未婚,他的朋友达西先生更是个黄金单身汉,这二人的出现,打破平静的乡居生活,并由此引发一系列意外与误会,还好最后有情人终成眷属。
故事发生在19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纽约上流社会,男主人公对初恋情人重新燃起了爱,而又割舍不下未婚妻,陷入了情感纠葛的旋涡。这是个无知的年代,迂腐和守旧禁锢了一段萌生的真挚情爱;这也是纯真的年代,情感没有逾越道德的底线。书中探索了社会在冲破旧文化束缚、创造新文化的转变时期,上流社会成员面临的各种矛盾,同时也探讨了社会变革时期一些根本性的普遍问题,如妇女角色的变化、家庭的重要性、感情与责任的冲突等。该书自1920年出版以来,一直畅销至今,被译成几十种语言,根据小说改编而成的电影也已成为电影史上最经典的名片之一。
本书写的是青年盖茨比和上流社会姑娘黛西之间的爱情故事。杰·盖茨比是一个年轻的百万富翁。他举办众多的豪华的宴会,但他始终是一个孤独的人。他所想要的仅仅是“重复过去”:与他一生的爱人黛西在一起。但黛西现在已经和一个富翁结婚了,两人还有一个女儿。对盖茨比来说,这并不妨碍他争取黛西的爱。为了保护黛西而牺牲的盖茨比,落得了让人心酸的下场。盖茨比的葬礼几乎无人参加,就连黛西也没有参加。
《回归故里》是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迪迪埃·埃里蓬结合自身经历创作的一部反思性社会学著作。父亲去世后,作者迪迪埃·埃里蓬决定回到自己的出生地兰斯,重新了解他最初诞生的社会阶层和那群他已经告别三十年的人。他重返过去,回顾家族的历史,回忆童年时身处的工人阶级阶层,回溯了他如何从工人家庭的穷孩子成为法国著名的知识分子……在这场极为内在又颠覆的心灵之旅中,作者思考了社会阶层、学校教育、身份建立等一系列主题,通过梳理集体决定论中不同个体的命运轨迹,剖析了不同社会环境下,人的“个人选择”是如何被影响、被决定的。
三岛说:“我要写一个与我自己完全相反的东西。”他一改人物皆有阴暗面,爱与美到极致必然变为暴烈与死亡的悲剧观念,将单纯人物、纯真爱情设置于伊甸园一般的环境中。唯有纯真爱欲才能让肉体纯洁,进而定格人类肉体具备最高审美价值。他融合了日本和希腊古典美学,写出了这本能让人产生幸福感的纯爱牧歌式小说。小说一发表,便引发了“改名热”,成千上万的日本女孩将自己名字改为小说中的角色名——初江。
《女生徒》是日本“无赖派”文学代表人物太宰治的女性独白体短篇小说集。以女性口吻来叙述的短篇故事。小说风格纤细敏感,被誉为太宰治代女性发声的小说。因为细腻且真实地表现了女性的内心世界,《女生徒》获得日本第四届北村透谷奖,更受到川端康成等文学名家赞赏。本书以《女生徒》为主,收录了《蟋蟀》《货币》等14篇以女性为主体创作的短篇作品。细腻诠释出不同年龄的女性,在各自环境中所产生的复杂心境。小说以女性独白形式讲述故事,彷彿是由书中人物直接与读者倾诉心声般,让人能感同身受,书中女性的不安、读者能触碰到书中女性的无奈、忧愁这些内心最柔软之处,理解女性温柔且坚强背后的心境。
《人性的枷锁》是毛姆的代表作,具有明显的自传色彩。小说主人公菲利普·凯里自幼父母双亡,不幸又先天残疾,在冷漠而陌生的环境中度过了童年,性格因此孤僻而敏感。在寄宿学校度过的岁月让他饱受了不合理的学校制度的摧残,而当他走入社会后,又在爱情上经历了伤痛。在坎坷的人生道路上,他每跨一步,都要付出艰辛的挣扎,但思想和个性都独立不羁的凯里,一直努力挣脱宗教和小市民意识这两条禁锢自己精神的桎梏,力图在混沌纷扰的生活漩流中,寻求人生的真谛。